女超惊现门柱冤案!裁判无视进球引球员集体抗议

  • 2025-06-18
  • 1

2025 年 6 月 11 日,中国女超联赛第 8 轮江苏无锡女足与广东女足的比赛中,发生了一起令人瞠目结舌的误判事件。广东队球员陈巧珠的一记世界波远射击中门后铁柱反弹回场内,主裁判却认定进球无效,引发球员集体抗议和舆论轩然大波。

争议时刻:超级远射被 “抹杀”

比赛第 73 分钟,广东女足 0-2 落后时,替补登场的袁丛在禁区内挑球过人未果,皮球被解围后落在陈巧珠脚下。她禁区外右脚轰出一记势大力沉的远射,皮球精准穿透防线,击中球网后侧的铁柱后反弹回场内。从多角度回放来看,皮球整体已完全越过球门线,符合国际足联 “进球得分” 规则。

evo视讯

然而,主裁判王坤与边裁未做出任何反应,示意比赛继续。江苏无锡女足趁机发动快速反击,邵子钦再入一球,将比分扩大为 3-0。广东队球员集体围堵裁判申诉,甚至有球员拿出手机展示回放,但裁判组仍维持原判,比赛因此中断长达 7 分钟。

球员震怒:“离谱到家了!”

赛后,陈巧珠在社交媒体上愤怒发声:“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到家了!” 她附上的视频清晰记录了进球全过程,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热搜。门将彭诗梦透露,裁判赛后态度傲慢,称 “反正你们也 0-2 输了”,这一言论进一步激化了矛盾。

广东女足教练组赛后拒绝与裁判组握手,部分球员在混合采访区痛哭。球队队长李影手持手机回放反复向裁判解释,但未得到任何回应。

制度之殇:VAR 缺位与场地隐患

此次误判暴露了女超联赛的多重制度缺陷。首先,女超至今未引入 VAR 视频裁判系统,而男足中超早在 2018 年就已全面启用,亚足联也于 2024 年要求女足亚冠半决赛使用 VAR。缺乏技术支持导致裁判仅靠肉眼判断,在高速运动中难以避免失误。

其次,场地隐患成为误判的诱因。根据国际足联规定,球网后方需预留至少 1.5 米缓冲带,但本场比赛球网紧挨立柱,导致进球后反弹速度极快,影响了裁判的判断。赛前裁判组未对场地进行充分检查,暴露出管理漏洞。

女超惊现门柱冤案!裁判无视进球引球员集体抗议

连锁反应:200 万保级资金悬于一线

此次误判的影响远超比赛本身。若进球有效,广东队比分将改写为 1-2,极可能扭转士气甚至扳平比分。但最终 0-3 的结果使广东队面临 200 万元人民币的保级资金损失风险,包括赞助分成、地方政府降级罚金等。目前女超 5 至 9 名积分差距仅 4 分,每一分都关系到巨额收益。

足协回应:调查与改革呼声

事件发酵 24 小时后,中国足协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,对裁判组执法全过程展开调查。但球迷和媒体对此并不买账,质疑 “调查能让被吹掉的进球复活吗?能给女足装上 VAR 吗?”。

前国际级裁判孙葆洁指出,此次误判的根源是制度缺陷,而非裁判个人水平问题。他强调,VAR 的缺失让裁判在高速运动中难以精准判罚。媒体和球迷则批评足协 “双重标准”—— 男足投入数亿升级技术,女足却连基础公平保障都难以落实。

历史镜鉴:裁判体系的信任危机

这并非女超首次出现重大误判。2024 赛季女超第 12 轮,江苏无锡女足曾因裁判罚错球员(将杨茜的犯规误判为严晓玉)引发争议。2025 赛季第三期裁判评议也认定女超存在多起错漏判。这些事件累积导致联赛公信力受损,球迷呼吁建立裁判公开评估与升降级制度,引入国际认证的培训体系。

结语:技术与制度的双重救赎

陈巧珠的 “消失进球” 犹如一面镜子,照出女超联赛在技术投入、场地管理和裁判培养上的全面滞后。当全球女足联赛纷纷拥抱 VAR 时,中国女超仍在 “裸奔”,这种差距不仅是技术层面的,更是对女性赛事系统性轻视的体现。

中国足协若想重塑公信力,需立即采取行动:尽快引入 VAR 系统、彻查场地合规性、改革裁判培训机制。正如陈巧珠所言:“离谱的判罚不会打倒我们。” 但女超联赛要真正成为中国女足崛起的基石,必须先在公平的赛场上站稳脚跟。